谢谢主席,各位好!我们说一个人有人性,往往说这个人深刻、温和包容,没人性则往往是肤浅、暴躁、偏激,人性下坠正是这样,从善到恶的过程,前互联网社会中利用人性下坠的力量赚钱的商业模式,例如赌博、毒品、腐败等,在人性下坠之外也有着显而易见的负外部性,没必要单独以人性的标准反对,但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社会中,大众被赋予传播的权利有两类利用人性下坠的商业模式,常常引起社会公众的忽视,这也是网上对于这一辩题的主流讨论场景。
一是社交媒体引起的群体对立的推荐模式,它通过给用户推送相同观点,增加粘性及规划敌人观点,强化其对自身的坚信,让用户从包容下坠到偏激。二是短视频刺激感官的信息轰炸模式,通过平台机制的精细化设计刺激用户情绪,充分调动生理反应,增加粘性,让用户从深刻下去到肤浅。但是大家往往因为这两种机制开始影响时较难察觉,后果不直接影响他人,且呼应了个体的选择自由与言论自由对我们是否应该反对他们产生争议。正方认为这二者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潜在后果,最终损害了个体真正的践行自由,因此应该反对。
首先社交媒体对人性下坠的利用带来了群体撕裂,损害了个体免于恐惧的自由。玛丽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普林斯顿的研究都证明,无论面对同样观点或反对观点,都加剧了人们对自己观点的强化,在互联网上越活跃的用户越倾向于关注较少新闻来源。网友发现在抖音热门评论区中,男性和女性家长和孩子看到的内容完全不同,都是针对自己喜欢的信息,这导致了群体极化、种族主义、民粹主义、男女对立、阴谋论普遍增多,全球出现了剧烈的社会撕裂,社会撕裂并非是一个遥远国度的宏大叙事。新冠疫情期间,在海外的中国同胞因为网络中国病毒污名化遭遇的种种歧视,没有几个亚裔在大家单独走上大街,面对群情激奋的媒介环境,互联网上的人再也不敢发出发声的少数意见,那些本可以为我们提供洞见,却不得不退网的智者。社交媒体引起群体对立的商业模式,却使个体免于恐惧的自由消失殆尽。
其次,互联短视频对人性下坠的利用带来了阶级分化,损害了个体发展权的自由。下面是我们众多农村支教的同学们的真实感受。短视频正在绑架中国6,693万的留守儿童。武汉大学二三年的研究显示,69%的留守儿童最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是看短视频,这是他们唯一的信息来源。他们用着老人的手机,以仅仅10岁的年龄独自面对着短视频的精密控制,这让他们与学习有关的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能力纷纷降低。与此相反,城市小孩的课余时间则基本上被父母管住了,就会导致一个可怕的未来。在没有人关注的角落,那些孩子的发展权在下坠的狂欢中被完全忽视了。
短视频的信息轰炸,我们在他们面前移不走的数字高山,最后正方认为我们有能力精准地反对商业模式中利用人性下坠的部分,将其引入商业正轨之中。例如YouTube精准识别,让仇恨阴谋论内容无法在推荐结果中出现,同时禁止账号通过这些内容盈利,打断了人性下坠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关联。抖音推出青少年模式,14岁以下孩子每日时长40分钟,默认22点之后不能用打断了,更易被影响人群人性下坠的可能。
以上谢谢各位。